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江苏自贸区运行一年来,已探索形成了1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在全国面上推广、4项在国家相关部委完成备案。而在这些创新探索中,金融领域的创新经验成果对各地创新要素集聚、企业升级跨越 、产业生态构建等的推动作用成为一大亮点。记者采访发现,“金”光闪闪的江苏自贸“试验田”,正稳步提升着市场主体的活力以及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开放提速加大惠企力度
“以前怎么也想不到,海关信用数据也能换成真金白银。”在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企业心中,这句话描述了他们最真切的感受。
“海关依照企业申请提供相关进出口信用数据;金融机构将企业获得的海关信用信息,结合苏州市企业征信相关数据,建立授信评价助融机制;政府对获得金融机构扩融,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这是苏州片区在2019年推出的“关助融”最初的设计思路,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惠企增信。
“以往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态度相对保守,有的‘惜贷’‘怕贷’,有的周期长、融资成本高。”苏州工业园区咖乐美电器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红梅坦言,去年公司接洽了一个重要项目,需要用到大量资金,虽然“关助融”在2019年9月1日苏州片区揭牌当天就被纳入苏州片区首批制度创新措施,但以往的借贷经历让她有些犹豫。为了及时向客户交付产品,稳保企业发展,公司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申请了“关助融”。没承想,仅一个月时间便成功借贷1000万元,让她直呼“有了海关担保,一切都便利多了!”
金虎是苏州益光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他说,受疫情影响,海外客户无法及时支付货款,公司生产和经营都受到限制。在海关信用“关助融”支持下,公司轻松获得200万元授信额度。“和国内普通商业贷等相比,这款利率非常低,这样一来我们给客户的价格成本降低了,保持了市场优势,订单也会更加稳定。”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底,苏州片区共有85家企业申请“关助融”,授信资金近30亿元,累计提款额近5.7亿元。
创新效应构建新生态圈
金融生态的活跃程度往往是一个区域经济发达的重要指标,地方产业发展更是离不开“金融池”的浸润。
以南京片区为例,该片区通过打造“五层级”扬子江国际基金街区、资产数字化应用新场景等创新模式,构建起新金融生态圈,吸引主导产业集聚。其中,“五层级”扬子江国际基金街区通过逐层级打造物理空间、软环境空间、产业集聚、资本环境、具有产业引领性的市场化多功能金融管理服务平台等,吸引落户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400多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在基金集聚效应带动下,包括5G射频前端芯片IDM、中科超清、医渡云、楚航科技、中电润城智慧物联网、秀微医疗等在内的一批“芯片之城”“基因之城”优质项目集中签约落户。
同时,为更好地集聚优势资源,南京片区还建设首个数字金融平台,运用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实现“数字金融”“数字技术”多领域协同开发,对数字货币应用、支付清算、数字票据、银行征信、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银行贷款等现实场景提出有效应用解决方案。
苏州片区也通过强化金融支持,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佳体验区。除了推出“关助融”惠企举措外,还获纳入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防疫债,新增金融类机构61家。
江苏自贸区不断释放金融创新效应,“金钥匙”也打开了金融机构的政策红利。今年1月,中国银行南京江北新区分行成功为出口型企业——南京艾森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办理江苏自贸区首笔企业跨境融资提款币种与签约币种不同业务,为企业提供低成本海外资金,帮助节约财务成本。
由点及面迎来“金”色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记者了解到,在江苏自贸区首批拟在全省复制推广的“20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有3项涉及金融领域,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小微企业“鑫联税”、海关信用“关助融”,这也引来江苏企业纷纷叫好。
苏州博维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荣告诉记者,主要从事各类检测仪器开发的博维仪器虽然还只是成立两年的小微企业,但每年用于物料采购、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研发投入费用极大,约占所有成本的六成,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大。“如果能得到更多金融扶持的话,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做研发,企业才能有更大跨越发展。”
“如果我们也能享受这些利好举措的话,我想杠杆的资金端能很好地撬动起企业端发展,同时刺激同行业或上下游企业产生连锁反应,对工业互联网产业整体的帮助也会非常大。”云顶集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方满是期待地说,公司是为制造业企业做工业互联网平台配套,自2018年在昆山市张浦镇成立以来,其在云平台研发搭建等方面的费用已陆续投入约40%。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先由点积累充足经验后再及面进行推广,这种做法反映的是自贸区设立的初衷,也凸显了自贸区存在的意义。”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骆祖春对记者说,相比片区之外,自贸区内的天地更为广阔,各片区先行先试,得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实现更高层次的金融开放创造了条件,也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江苏经济报记者 刘 菁